藍藻打撈船簡介--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資助項目,編號:2009BAC52B00

(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資助項目,編號:2009BAC52B00)
實踐證明,在藍藻暴發的情況下,直接打撈藍藻是減少污染、保 護水源最為直接、安全、有效、環保的治理手段之一。應用藍藻打撈 專用設備取代人工進行機械打撈,可大幅提高打撈效率。
在國家及江蘇省有關部門的指導和大力支持下,在無錫市委、市政府的直接領導和指示下,針對太湖藍藻的暴發特點,七○二所組織 強有力攻關力量開展藍藻打撈船研發,采取了邊試驗(制)、邊使用、 邊研發、邊改進的應急研發及生產模式,以期在短時間內能提供撈藻作業裝備投入使用。在項目執行中,綜合應用了七○二所承擔的原國 家科委“九五”期間下達的“開發治理太湖水污染撈藻船關鍵技術研究”科技攻關項目所取得的技術成果。先后突破了淺吃水船型、水面 清掃船船型、導流技術、水面漂浮物聚集技術、藻水采集、藻水分離 及濃縮、絮凝及壓濾等關鍵技術,成功開發了多種可調式高濃度表層 藻水收集裝置、特種大流量藻水分離及濃縮設備、高效安全的專用絮 凝劑、船用減容干化專用設備等多種專用撈藻設備的原理樣機和產品。
在國內率先研制開發了能夠適應淺水湖泊藍藻多種濃度及不同作 業區域環境的吸取型、分離型及綜合型等三種基本類型的藍藻打撈船,其中有效地集成了由自主開發的高效藻水采集裝置、過濾量大的 分離裝置、高效濃縮成餅的減容干化裝置于一體,具有工藝過程合理,藍藻脫水率高,適于湖面現場減容,能夠連續作業的特點。 三種基本類型的藍藻打撈船在2007年的藍藻打撈中已初顯神威,其中吸取型撈藻船操作簡便、可靠,是人工打撈效率的30倍以上;分離型、綜合型撈藻船分離效果好,作業效率高,造價同比日本撈藻 船大幅下降,為今后內河湖泊藍藻的打撈及治理提供了先進裝備和手 段。此外,壓濾后的藻泥或藻餅為后續無害化處置、資源化利用打下 良好的基礎。以上研發成果已通過江蘇省科技廳組織的科技成果鑒 定,鑒定委員會一致認為:與日本撈藻船比較,本項目適合淺水型湖 泊,不需輔助保障船,優于日本同類型產品,并且增加了初步藻水分 離工藝與裝備,提高了工作效率,降低了成本。鑒定結論為填補國內 空白,達到國際先進水平。
此外,從運行經濟角度出發,研發了水面處理工作船,對打 撈藍藻進行集中減容干化處理,具備吃水淺、穩性好、艙儲大、減容 干化能力強(配置10臺壓濾機),有效緩解岸上的后續處理。同時, 從吸取型撈藻船大規模打撈配套及太湖景觀形象考慮,研發了適合太 湖淺水的30噸級儲藻作業船。
各型藍藻打撈船在太湖的藍藻打撈作業中,發揮了重要作用,用 戶普遍反映使用方便、作業效率高、打撈效果量大藻濃。截至目前, 已銷售各型產品180多艘,覆蓋太湖周邊無錫、蘇州、常州、湖州、長興及巢湖、濰坊等國內相關水域,社會效益顯著。
江蘇省政府及無錫市政府高度重視藍藻機械打撈及后續無害化 資源化處置技術研發與應用,2007年6月即委托七○二所牽頭研制藍 藻打撈與處置設備,先后開發了藍藻打撈輔助設備(包括手持式、漂浮式、懸掛式、載人式系列藍藻吸頭及藍藻專用攔截濃聚設備等)、多功能藍藻打撈船、移動式藻水分離處理船、大規模藍藻應急處置船 等新型治藻裝備,目前在打撈模式上已實現了由人工打撈為主向專業 化、機械化打撈為主的轉變,初步建立了藍藻機械打撈及無害化資源 化處置技術體系,有效維護了太湖水體水質,有力保障了供水安全。 同時,我們還針對水環境治理及水資源保護實際需求,正在進行 水葫蘆綜合打撈船、生態清淤船、半浸槳復氧曝氣船、太陽能游船等 相關環保船型的延伸開發,目前已完成水葫蘆綜合打撈船、生態清淤船等產品樣船制造與綜合試驗,進展順利,成效明顯。 為更好地做好本項目市場開發工作,我所與無錫市有關部門簽署了產學研合作協議,并共同出資組建了專業化營銷公司——無錫東方 船研水環境科技有限公司,為本項目市場化運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。我們將在國家及省市政府有關部門領導和指導下,竭誠開展國內 外多邊技術交流與合作,發揮七○二所研究、試驗、技術研發的優勢,為湖泊治理、環境治理、節能減排和新能源應用作出貢獻。